遵义学校大全遵义大学大全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 地址:
  • 电话:
  • 邮编:563000
  • 网站:
点击查看“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2003年底经教育部再次确认并批准,将原遵义医学院科技学院更名为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实行独立运行机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独立学院。学院现占地150余亩,预留用地150亩,现有在校生近3500余人,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完备。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学院面向全国各省市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专业设置以临床医学专业为重点,同时设有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等专业或专业方向。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生实习基地以遵义、成都、珠海、贵阳等城市的中心医院为主。学院设立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审批学生学位有关事宜及审议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学院还设立专家督导组,监督和指导教学实施,确保教学质量。毕业生授予教育部颁发统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学院在办学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遵义医学院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广泛吸纳民间资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学生管理上,通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十一五”期间,董事会及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进行办学,教师总数稳步增长、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造就了一支符合学院发展要、求业务专精、结构合理、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富有活力、发展趋势好。

教师整体结构合理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充分利用母体教师优质资源,充实补充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专任教师395人,正高级86人,副高级124人,博士26人,硕士177人,硕博比51.39%;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53.16%,40周岁以下教师比例为73.42%,非本校毕业教师比例为44.3%。

院系设置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护理系成立于2001年5月,于同年9月开始招收护理本科生,依托于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得到了蓬勃发展。

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贵州省劳模及遵义市市管专家各1人。依托其优秀的师资、精良的实验器材、先进的教学手段,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护理系本科教育得到同步发展。

建系以来,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富有“奉献、仁爱、慎独”的护理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掌握基本护理理论、技能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基本知识,能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并初步具备教育、管理、创新及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每年招生人数在400人以上,目前有在校生1600余人。毕业生就业于上海、四川、广州、深圳、贵州等地,最终就业率大于95%,且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形势良好。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麻醉学专业,于2008年在原遵义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于当年9月正式招生。

遵义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是学校开办较早,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之一,2006年获贵州省重点学科,2007年获得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称号,2008年麻醉药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称号,2011年麻醉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医学与科技学院麻醉学专业,充分利用母体学校麻醉学专业建设成果和优势,并按照全国麻醉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培养方案上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采取早期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反复接触临床、全科医学实践、预防医学实践的培养方法,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麻醉学人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型人才。

学校领导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李春鸣:汉族,教授,生于1963年3月,湖北襄樊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遵义市“158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遵义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5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教务处处长,硕士生导师,2012年11月任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院长,贵州省政协委员。

李实明: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78年-1982年,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至今,遵义医学院体育教研室任教,1986年任体工部副主任;1999年—2000年,遵义市正安县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挂职县委副书记;2003年—2005年,任遵义医学院工会主席;2005年—2011年,任遵义医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兼武装部部长;2012年11月任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张盛超:男,中共党员,1973年4月生,籍贯贵州大方,1993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系,同年参加工作,1997年贵州省教育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本科毕业,2007年贵州省委党校公共管理研究生毕业,历任遵义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学院团委副书记,学院党办院办副主任,学院档案馆馆长等职务。2012年11月任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忆雄:仡佬族,高级实验师,1963年3月生,贵州正安人,民革党员,本科学历。1985年参加工作,历任遵义医学院微免实验室副主任、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招生就业处副处长。2012年11月任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副院长。分管学生、招生就业、资助工作。

文化传统

院训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要求师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勇于追求真理、探索规律,办事认真,注重实效,作风严谨。

院标

释义:

1、标志主体图案为翻开的书本,寓意着渊博的知识和浩瀚的书海,与“明德笃学践履求真”的院训和“严谨求实博学创新”的院风相呼应;书本上方是一只振翅高飞的白鸽,寓意着和平和充满朝气,白鸽的翅膀伸出圆圈外,寓意着勇于突破和敢于创新,与“诚信进取精益求精”的学风相呼应。

2、标志主体图案下方为学院中英文校名。其中文字体沿用母体学校所采用的“郭体”,寓意着医学与科技学院依托遵义医学院母体办学,师资力量雄厚。

使用与授权声明

1、学院徽标图文版权归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所有。

2、学院内各单位、部门使用图案,只限更改颜色、大小、投影方式等不影响其内涵的样式,不得对图案各部分进行增删和变形,并且不具备对外授权资格。

3、学院党务办、行政办具体负责学校徽标使用的解释、授权工作。

录取招生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学院面向全国各省市招收全日制本科生。专业设置以临床医学专业为重点,同时设有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等专业或专业方向。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生实习基地以遵义、成都、珠海、贵阳等城市的中心医院为主。学院设立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审批学生学位有关事宜及审议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学院还设立专家督导组,监督和指导教学实施,确保教学质量。毕业生授予教育部颁发统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严格按贵州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批准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项目及标准收费。并设有完善的“奖、贷、勤、减、免、补”学生资助体系,开通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相关新闻

宜宾无腿青年三进考场终被遵义医学院医学科技学院录取

2013年08月18日,宜宾市长宁县古河镇兴隆村一无腿残疾青年曾聪,手捧“想考生所想,急考生所急” 锦旗来到县招生办,感谢县招办为圆了他的大学梦。

经过连续3年的高考,曾聪今年以499分,上了二本控制线。分数查实后,曾聪一家人和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他的老师以及学校都感到非常高兴。他虽然填报了遵义医学院(二本)和遵义医学院独立学院(三本)等学院,但还是没有学院录取,后来通过招生部门多方协调,才被遵义医学院医学科技学院录取。

长宁县招生办副主任方向明说,曾聪双下肢高度残疾,能够被遵义医学院医学科技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