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学校大全遵义小学大全赤水市旺隆小学

赤水市旺隆小学

  • 地址:贵州省赤水市旺隆街道
  • 电话:2961602
  • 邮编:563000
  • 网站:
点击查看“赤水市旺隆小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市同级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始建于解放前,由旺隆镇老街的一座庙宇改建而成,建校初期规模为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学生约100人左右。教职工10余人,姚文章、明朗北、王干群等人先后任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现有教师41人,18个教学班(含学前教育班4个),学生830余人。设有校长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总务办公室、少先队广播室、教师办公室等,中心校下辖8间村级完全小学(五联小学、龙岩小学、云集小学、石峨小学、山华小学、联会小学、群福小学、新春小学)和3个教学点(新元、鸭岭、胜丰)。全镇小学、幼儿园共有在职教职工110人,退休教师54人。共有80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学生1700余人。在现有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居多,五十岁以上有7人,三十至四十九岁有50人,二十九岁以下有53人;旺隆小学建有1个党总支,下辖4个支部,中共党员共40人;近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有35人,中师(中专)69人,高中及以下学历6人。全镇小学高级教师有33人,小学一级教师58人,小学二级教师12人,未评职6人,工人1人。

学校有电脑室一间,计算机42台,并建成宽带网;远程教育室一间,可下载和接收各种教育资源;实验室、仪器室各一间,各类实验器材齐全,保证学生实验操作;图书室一间,藏书近万册,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全镇各完全小学都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并有配套设施一套。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先后改扩建群福小学、青沙小学、联会小学、云集小学、鸭岭小学、旺隆小学、前进小学的部分校舍。并为各校配制相应的实验设备,为顺利通过“两基”复查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2005-2006学年统考中我镇中心校在全市21间同类学校中,语文平均成绩第7名,数学平均成绩9名,英语平均成绩7名。在14个班科中,语文13个班科达市合格率,5个班科达市优良率,数学10个班科达市合格率,5个班科达市优良率;村级学校在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同类学校中,语文平均成绩第3名,数学平均成绩第3名,英语平均成绩第3名。

学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和谐、开放、务实、创新”为办学思想,坚持走“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技强校、特色兴校”之路,以“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成才”为宗旨,逐步把学校办成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水平的市级示范小学。全体教职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奋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旺隆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积极投身新一轮课程改革,用心和汗水培育出朵朵盛开的荣誉之花。

学校荣誉

学校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遵义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赤水市安全文明单位”、“赤水市优秀少先队”、“赤水市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赤水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赤水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赤水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赤水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光荣称号。我镇教师王大经曾获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表彰奖励;王怀木老师曾获全国少工委、青基会表彰;李应芳老师曾获曾宪梓奖励基金会表彰奖励,奖金5000元;吴少芬老师获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统战部边远山区优秀教师奖,奖金3000元;杨月海同志被评为“遵义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陈真波同志被评为“遵义市优秀教师”,姜兰同志被评为“遵义市优秀辅导员”;尹宗霞同志被评为“遵义市先进班主任”,明凤友同志被评为“遵义市明天数学家优秀辅导教师”;赵益华同志被评为“赤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唐刚强、龚光华等同志被评为“赤水市模范班主任”;黄世荣、肖亨群、唐浩、杨文连、唐季娟等同志被评为“赤水市师德标兵”;唐从庚、黄德亿等同志被评为“赤水市优秀教师”;严华、明志英等同志被评为“赤水市优秀辅导员”。在近三年中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11人次,省级奖19人次,遵义市级奖2人次;优质课竞赛获赤水市级奖励8人次;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遵义市级4篇,赤水市级5篇。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6-02-03 04:36:26发表

    也算是我的母校吧,因为原来的学校和它合并了,去哪里上课次数不多,不过还不错,据说现在教学质量也还可以,放学的时候人很多

  • 匿名
    2016-02-02 06:09:02发表

    小时候在这里上的学,那时候虽然属于公办学校,可是生源主要是附近厂矿企业和吉祥村,教师素质也大多数差了点,和雁塔区的大雁塔,翠华路,师大附小这些知名学校比还是差距不小。我们当时全班50多人,最后上大学的,不到三人,实在有点可怜。
    现在看样子还是那个状况,教师还是土土的,生源现在的主力军是吉祥村的子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