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学校大全遵义初中大全遵义海龙镇中心中学

遵义海龙镇中心中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563000
  • 网站:
点击查看“遵义海龙镇中心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地处遵义中心城区西郊,东与董公寺镇接壤,南与高桥镇交界,西南与巷口镇相连,西与金鼎镇毗邻,北靠金鼎娄山山脉。地域面积41.6平方公里。全镇辖4村83村民组,共3863户,16804人。镇中心学校位于遵松公路旁的海龙集镇,下辖中学1所,小学4所,现有教职工90余人,学生近1300人。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地处遵义中心城区西郊,东与董公寺镇接壤,南与高桥镇交界,西南与巷口镇相连,西与金鼎镇毗邻,北靠金鼎娄山山脉。地域面积41.6平方公里。全镇辖4村83村民组,共3863户,16804人。镇中心学校位于遵松公路旁的海龙集镇,下辖中学1所,小学4所,现有教职工90余人,学生近1300人。

兴办公学,学校发端

解放前的海龙乡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有国民学校3间,有当时国民政府颁发的教育大纲和学校课程,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训》是必学教材。虽实行广泛招生,但大都是有钱人子弟才读得起书,只有少量的贫民子弟入学。学生不多,最大规模时全乡也仅有200人左右。同时有几家私塾,从几人到十几人不等。后 来由于战乱原因,学校时断时续,且在解放前夕全部停办。

全民教育,覆地翻天

迎来解放,人民欢欣鼓舞,办学热情高涨,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因地制宜,依托寺庙、祠堂,于1951年开始陆续建起了东山、新场、桂花、新庄4间小学,到1956年各校均发展为完全小学(各校恰为现中心小学、新场小学、李光小学、新庄小学前身),与现海龙镇4所小学一脉相成。其中东山小学(现中心小学)为公办学校,其余为民办学校。另有以村寨院落为点的夜校扫盲班则遍地开花,青年男女白天干活,晚上识字,蔚然成风,教育呈现欣欣向荣局面。至上世纪末,也曾办过关合教学点、上坝小学、乳制品公司子校、新庄杨堡沟农校一届、海龙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两届。

阔步前进,推波助澜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办学力度不断加大,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普遍增强,不断谱写出我镇教育发展新的篇章。1984年建成独立初级中学,并于1987年在集镇一侧的松树林间选址新建校舍,这在我镇教育发展史上添写了光彩的一笔。各间小学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下,通过地方征地,政府投入,各学校均改造新修了校舍,从陈旧木房改建成砖混结构楼房,学校用地有所拓宽,设施不断更新,可谓“旧貌换新颜”。 1986年我镇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合格,1993年经省认定为基本扫除文盲乡,1996年“两基”验收并经国家级复核合格,这是我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进入21世纪,学校布局调整合理(撤并了原关合教学点、上坝小学和乳制品公司子校),教师队伍稳步壮大,经继续教育工程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办学设施逐渐更新,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更为优化,办学思想、方向、原则求真务实,全面执行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和水平,在教育法律法规导引下的办学行为逐步规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前景灿烂辉煌。

展望未来,科学发展

海龙镇中心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2008年以来,连续3年受到上级嘉奖,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被区教育局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为“三等奖”,同时被区教育局评为“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现在全镇教职工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海龙镇教育事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教师辛勤耕耘,初见佳绩。面对未来,任重道远,当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历史进程脚步声声,世纪交替沧桑巨变。教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其成败得失决定着民族存亡与国运兴衰。纵观古今中外,文明靠各类英才和民众造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镇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庄严而光荣的神圣使命。追昔抚今,我们信心百倍。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