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民族中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学校,全称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学校由国家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修建。其始建于1999年,2002年6月经遵义市人民政府遵府函[2002]35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建制为正科级单位,于2002年9月挂牌上课。
我校坐落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杨村新城区翠蔓摇缀,参差披拂的玉龙山麓。
全体师生谨记“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校训,学校以“团结、和谐、情感、反思”为管理理念,树立了“民中兴衰,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历经十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校园占地面积88000多平方米、教学班级86个(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已停止招收初中班,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转变成为完全高级中学)、学生6000多人、教职工277人的大型完全中学。现有197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3栋,内有教室90间,理化生实验室8间,电脑室4间,音乐室、图书室、会议室(多媒体)、阅览室各1间;32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1栋,学生公寓2栋(7245平方米,能容纳1700学生住宿);学生食堂1栋(1200平方米,可供近1000人同时就餐);标准的足球场1个,400米标准塑胶跑道1条,体育运动场2个。校园内绿树、草坪、亭院、石栏、假山、雕塑和谐相生,是修身学习的理想场所。
我校有一个团结奋进,年富力强且勇于创新的领导集体,有一支通过人才引进和全县公开招考的师德高尚、业务素质优良且学科和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朝气、极具开拓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我校非常重视中青年老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定期选送骨干教师到遵义、贵阳、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培训学习。
我校现分高中部和初中部(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转变成为完全高级中学),均面向全县招生。历年中考成绩均居全县第一,高考成绩逐年攀升,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社会声誉由是鹊起。我校多次荣获上级部门的表彰与嘉奖。2008年荣获了“贵州省校园文化先进单位”、2009年荣获“贵州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2010年荣获“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市级绿色学校称号、2012年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11年获全省科技创新示范学校称号、2012年5月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3年获得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目前我校正在众志成城力争在2013年申办市级示范性高中、2014年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建校之初,在全县率先开通了教育资源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校训:团结 奉献 求实 创新
校风:和谐文明 勤奋开拓 团结进取 诚实博爱
校歌:《民族中学,腾飞的希望!》
校徽:《炼丹》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 主动发展 自我超越
管理理念:团结 和谐 情感 反思
工作四心:甘心 用心 真心 细心
领导作风:勤政 务实 清廉 奉公
校园精神:追求一流质量 崇尚人文科学
发展思路:追求内涵发展 提升办学品位 创办全市一流
[附校训释义] 团结:即全校师生要具有豁达、宽容、理解、尊重、谦敬礼让的博大情怀,自信、乐观、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 平等、友爱、互助、合作、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谐创业。 奉献:即全校师生要有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求实:即全校师生求知治学、教书育人都要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凭事实说话,要坚持不懈地探寻真知、讲求实际、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创新:即全校师生都要时刻保持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敢于探索的境界和胆识,全校师生员工都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创业、敢于创业的勇气和才干。
[附校徽创意] 整个图案以两个同心圆为外轮廓,上书“务川民族中学”及其英文Wu Chuan National Middle School”;中间为古老的仡佬族冶炼丹砂的炉器,“2002”是建校时间。 设计意象: 1、图案的外轮廓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取意民族中学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奋力进取,为开创民族中学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2、圆中的主题图案为古老的仡佬族冶炼丹砂的炉器,取意通过教师辛勤的培育,学生将会在学校这个大熔炉里从一颗颗原石变成一颗颗美丽的丹砂。 3、整个图案采用中华民族民间美术“剪纸”这一艺术形式,以体现务川民族中学的民族教育特色。 4、整个图案的色彩采用红色(深色底时为白色),取意民中学子热情激扬、朝气蓬勃和活力荡漾。
务川民族中学多功能教学楼文化墙浮雕
《仡佬之源》图(初稿)之解说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是最早开辟贵州这片土地的先民之一。而地处贵州东北部的务川,乃是仡佬族最早的家园之一。
《仡佬之源》分为五个部分,从右至左以历史空间为顺序,虽不可能把一个民族的根源细说详尽,但借此希望把务川仡佬族人民从生存到发展作一个简要概述。
全图的人物均身着务川仡佬族服饰,以裤和裙来分别男女,于头部男的围布帕,女的戴发髻,都省去了脸部的繁琐细节,主要以动态来展现他们所做的事情。
第一部分:渔猎
此部分里共有6男2女八个人物,一轮太阳,5只大雁,3只鹿子,10条鱼儿。没有涟漪荡漾,也没有绿草摇曳,而是用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条把河流和草地分隔开来,男的狩猎、射雁,女的捕鱼。就“吃穿住用行”来说,“吃”排在首位,“吃”乃是生命得以存在的首要前提。务川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带,虽没有大江大河,也没有森林草原,但这里还是有可以籍以生存所需的洪渡河和栗园草场。正如一首民谣所歌:“仡佬仡佬,开荒辟草”,一个民族的发展由此而开始。
第二部分:婚嫁
此部分6个人物,均为男性,按一、二、三分组呈斜行一字排开,前面一人为新郎,手舞足蹈,以示去迎娶新娘的高兴心情。中间二人一人敲鼓一人打锣,后面三人均吹唢呐,虽不见新娘的美貌和勤劳淳朴,但似能感受到唢呐声声所营造的欢快热闹场景。古来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说,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发展,更是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部分:游戏(耍龙灯)
此部分共5人,均为男性,四人舞龙,一人耍球。龙形图案是以务川民居窗户上常见的龙形图案为原形设计而成。出席出灯,元宵收灯,春节是人们稍为休闲的日子,耍龙灯、高台舞狮是务川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节目,以驱邪避祸。这里以耍龙灯为代表。
第四部分:傩戏
此部分里有八个人物,均呈跪拜姿势,另有三个傩戏面具,一鼎香炉。
据史书记载,在殷周时期“姜子牙点将封神”制定了一种祭祀仪式,一直在朝廷沿用。秦汉以后,濮系民族居住的区域成皇土,濮人已成臣民,濮人向朝廷敬献丹砂形成制度,敬献丹砂时濮人就将“姜子牙点将封神”的祭祀仪式带回民间并传承了下来。后根据民间唱本和口头文学逐渐丰富,改编成戏形成祭祀与戏剧相结合的产物——傩戏。这是戏剧最早的雏形,因此傩戏又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务川傩戏开始应用于封建迷信活动,故又称为“杠神”、“冲傩”、“脸壳戏”等,生招满日或添人进口,请人冲傩,向鬼神祈祷,向活人庆贺;家有灾,人有难,请人杠神,求神驱鬼,消灾灭祸。
此图把老百姓对鬼神的祈祷和对神灵的信奉简化为求神场景。
第五部分:冶炼丹砂
此部分里共有7个人物,因冶炼丹砂在最开始也有迷信的成分,故在此把以前的迷信活动与今日的冶炼技术相结合,两个手持木仗的人既是昨日的法师有是今日的冶炼工人,其余手舞足蹈的5个人(3女2男)既是昨日法师的徒弟随从又是今日的冶炼工人。另有一鼎据务川仡佬族民居木雕古代炼汞炉具设计而成的炼汞炉。
丹砂即汞,汞是务川的主要矿藏资源,为全省四大汞矿之首。务川汞储存量达23,320.50吨以上,占全国探明汞储存量的22%,保有储量占贵州省储量的60%以上。务川汞矿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已探明的有8个矿床。
务川自治县教育科技局党委委员,务川民族中学党支部书记、校 长---邹 洁: 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务川民族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朱 爱: 负责学校党建、教学工作
务川民族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金书乾: 负责学校德育、政教工作
务川民族中学副校长---张 丽: 负责学校后勤工作
务川民族中学副校长---王榜乾: 负责学校安全,膳食工作
学校两大办学特色:
1、民族特色学校是县内唯一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完全中学,在教育管理中始终注意民族性和大众性的和谐统一,始终将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为已任,始终坚持民族文化教育进入课堂的原则。四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断挖掘和整理,我们的民间剪纸、民间石刻、民间山歌、民族服饰、民间体育(高脚、篾鸡蛋)等课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乡土教材(《可爱的家乡》、《新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民族合唱队和民族管乐队正在积极的筹备之际中。学校于2006年被评为遵义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11年9月代表遵义市组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
2、集中优势办学结合校情和县情,争得县教育局、县民宗局的支持,学校从2003年9月起开办了民族“远志”班,将全县各乡镇部分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应届小学毕业生集中在我校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指导,让他们充分享受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带来的温暖。他们在学校生活愉快,学习开心,
玉龙在腾飞 民中在前进
我们歆羡百年庠序之历史悠久,因为民族中学仅仅走过6度春秋。但我们为她的年青而骄傲,更为她的蓬勃而自豪。
荆棘丛中我们劈出了希望之路,玉龙山下我们谱写了丰收之歌。
为人师者,精心耕耘;莘莘学子,挑灯夜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下,民族中学虽然出世未逾六载,凭着民中人特有的求实与奋进,但凭着玉龙山特有的韵致与灵性,她已焕发夺目异彩,她已呈现璀璨奇光!2005年中考初露头角,2006年中考稳步提升,2007年中考遥遥领先,2008年中考再创辉煌:马惠赟同学以603分的成绩喜获中考状元;全县前10名,我校考生独占7席;5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已达68人。在中考硕果满枝的2008,高考也突破生源瓶颈而收获颇丰:“211”重点工程院校上线17人,二本上线79人,三本上线59人。
万里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08,既是我们曾经辛勤耕耘的丰收之年,又是我们未来征程的远航起点。顾过往,心喜而情悦,展未来,任重而道远!鲜花和掌声是我们前进的信心,成绩和荣誉是我们再攀新高的动力。依赖于民中人的鲲鹏之志、海天气魄,依赖于民中人的锲而不舍、卓越追求,依赖于民中人的团结协作、负重拼搏,依赖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们会始终立身仡乡民族教育阵地,在玉龙山麓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续写民族中学新的辉煌篇章!
——摘自 务川民族中学 网
《仡乡教育腾飞的希望》
——务川民族中学校歌
洪渡河畔书声琅琅
玉龙山下彩旗飘扬
民族中学,莘莘学子寻梦的天堂
民族中学,仡乡教育腾飞的希望
时代的鼓点激越高亢
火热的青春激情绽放
荆棘丛中劈出通天大道
荒草地上架起金色桥梁
老师的教诲牢记心房
知识的力量托起翅膀
团结奋进拥抱七彩阳光
求实创新书写时代辉煌
啊,民族中学,莘莘学子寻梦的天堂
啊,民族中学,仡乡教育腾飞的希望
教室设计的很好,采光通风都不错。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午餐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得到好的解决方案,我们那会儿既有第三方采购又有食堂承包,没少折腾,学校也没少挨骂。